主页 > 生态主题 > 农村土产店
 
 
 

20世纪初,阿公的祖先飘洋过海,南下谋生,身上仅有的,只是遮体的衣裤,当找到落脚地后,就每天“没日没夜”地劳作,克勤克俭,努力挣每一分钱。接着,阿公出世了,阿公还是在清苦的环境中长大。后来,阿公娶了妻,开枝散叶,一家大小住在板屋里。阿公做板屋用的木板,是从树林里砍回来的。那时候的板屋,屋顶是亚答,地上是黑泥。白天,阿公的孩子们在屋子里玩捉迷藏,笑声在板屋里荡漾;傍晚时分,孩子们紧挨着身子,坐在门槛上,等阿公回家。晚上,阿公在板屋里点起蚊香,燃起油灯,摇着扇子,看着孩子们做功课。

农村的生活,过得很苦。赚来的钱,是一分一毫省着用的。哪个月,如果园里有收成的话,阿公就会拎着钱到村子里的板厂,扛回几块木。板屋哪里漏水了、哪里需要修补了,阿公拿起锤子,卷起衣袖,就在这里钉一钉,那里敲一敲,一忙,就是一整天了。虽然身子疲累了,但是阿公的心里却是暖洋洋的,因为有了“完整”的板屋给孩子们当家。

几十年一晃眼就过去了,玩捉迷藏的孩子们,在板屋里就这么一点一点地,被岁月拉拔大了。板屋不在了,当初那些窝在板屋里的小冬瓜们,再也听不见阿公钉木板的声音。多年以后,阿公的孩子在一块空地上建起了生态农场。生态农场建起来了,空地剩下好多木料,丢了可惜。孩子灵机一动,在角落旁,用这些木料搭起一家农村土产小店。阳光下,木屑纷飞;空气中,有原木的味道飘荡着;孩子仿佛回到了童年,看到小小的自己,抬起头,注视着阿公专心钉木板的样子。

木制的农村土产小店,传承了孩子的童年,传承了孩子的回忆,也传承了孩子对阿公,深深的怀念及感恩。